尿的颜色代表什么?
正常人的尿液颜色一般为清澈淡黄色,这是由于尿中含有尿色素、尿胆原以及尿胆红素等多种成分所致。而尿色素主要是由老化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也是一些体内代谢废物。如果喝水较少,尿色素浓缩,颜色会变深。喝水较多,颜色会较淡,接近无色。此外,食物中所含的胡萝卜素、叶黄素、维生素B2、B6、B12等代谢产物也可能会引起尿色的改变,多为正常情况。但有一些疾病也可导致尿色异常,需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一、亮黄色
正常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氧化酶,尿排出后,其中的葡萄糖被分解产生微量氢过氧化物,能使尿色素被氧化成尿褐色素,使尿液颜色变成亮黄色。同时,尿中含有22.2毫微克/升的胆红素时,尿色也呈亮黄色。使用一些药物如维生素B2、黄连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利福平,尿液也会显亮黄色。以上多为生理性或药物作用,基本无危害。
二、酱油色
一般为血红蛋白尿。血红蛋白尿呈深棕色或酱油色,因尿中含血红蛋白,隐血试验呈强阳性,通常提示有血管内溶血,常可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蚕豆病、蛇毒或毒草症等疾病。
三、牛奶色或乳白色
一般为乳糜尿。乳糜尿一般呈牛奶状或乳白色,由于尿中含有淋巴液所致。通常多见于丝虫病,少数可见于肾囊肿。
四、白色淘米水样
一般为脓尿或菌尿。脓尿或菌尿由于尿中含有大量脓细胞或细菌,在尿中加少许乙酸后,会变成白色淘米水样,出现上述症状,通常多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泌尿系统的结核或化脓性炎症等。
五、洗肉水样颜色
一般为肉眼血尿。通常每升尿中含1-2毫升血液即呈肉眼血尿,血尿常提示泌尿系统有病变,可见于肾结核、肾炎、结石、尿道损伤、肾肿瘤、肾下垂以及运动性血尿等。除泌尿系统疾病外,循环系统疾病如紫癜、肾病综合症、心力衰竭,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血友病,其他疾病如重症肝炎、流行性出血热、药物过敏、尿路附近器官损伤等也会出现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