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为什么咬爪子?
行为学中,研究动物行为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 简单地说,就是通过长期观察,研究动物的行为并对其作出解释。在动物行为学的众多研究领域中,有很多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初始数据的。比如研究鸟如何找到食物;或者考察动物之间是如何传播信息的等等。 而对于狗啃咬脚趾等自我伤害性行为的研究也是采用这种观察法。一些研究甚至直接比较了不同品种狗的自我损害行为的频率【4,5】。这些研究发现,与人类关系越亲密的狗,越有可能出现自伤行为,并且也更有可能表现出异食癖(fancy eating,主要指异嗜癖)。而异食癖的出现率在不同品种和类型的狗间差别很大。 异食癖指的是犬吞吃不可食用的物品,这些物品通常被分为两大类:非食物性异物和未知成分异物。虽然异食癖在狗身上出现的机会很多,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狗并不会造成严重损伤或需要治疗,而且它们停止进食后也能恢复正常。不过,有些异常严重的异食癖会危害到狗的健康乃至生命,需要及时处置。
常见的异食癖包括吞吃木棒、玩具、鞋子、衣服和其他的类似物品。对于一些喜欢咀嚼的狗,还会啃咬自己的尾巴、自己的脚趾甚至是自己的耳朵。 对于这种现象,目前学界认为是由于犬缺乏某些必需的营养物质,导致其对某些异物的兴趣增加而引起。例如,当狗狗缺少维生素B时,可能会刺激神经系统,致使它兴奋性增高,出现异食癖。另外,如果狗狗的微量元素锌含量不足,也可能会引起异食癖【8-10】。
除了营养因素之外,遗传因素也可能影响狗出现异食癖。一些研究表明,当同窝小狗中有其他小狗也出现了异食癖时,未出现异食的小白鼠其后代出现异食的概率显著高于没有异食的小白鼠后代。从某种程度来说,小白鼠的异食倾向是有遗传性的【11,12】。 在对狗狗进行饲养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营养物质的供给。特别是对于那些本身就容易出现异食癖的狗狗,更应该做好相关管理工作。首先,应该保证营养均衡,防止因某种养分摄入不足或过量引起异食癖。其次,应加强管理,尤其要做好对异食癖高风险时期(如断奶期、变换环境、繁殖期等)的监管工作,避免发生异食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