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可以注射多个芯片么?
先说答案,可以! 首先明确一点,芯片不是生物制品,而是一种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芯片。它通过无线电讯号来识别身份,原理类似汽车和电子器件上常用的防盗系统。 国内最早在动物身上运用芯片的记载可追溯到2003年。当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动物研究所先后培育了15只携带有荧光基因型的转基因小鼠,并将遗传信息储存在芯片上,通过无线电波向全球发布。[1] 这项研究不仅为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也验证了芯片作为生物标识物的可行性。
此后不久,2004年8月,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的一家名为"The Pet Express"的宠物快递服务机构因为操作不当,让1892只猫和狗在飞行中染上疫病,受到感染宠物所分布的国家多达60个。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在其他国家,各国政府积极行动起来,制定相关的法规和制度。 2007年,中国开始实施进出口动物及动物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其中规定,进口动物及其产品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由海关责令退运或者销毁,并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而对于出口的动物及其产品,该规范同样也进行了严格的约束要求,除了应确保其卫生和安全以外,还应当符合进口国(地区)有关标准和要求,掌握必要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指标,确保产品质量。否则,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包括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直至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等。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动植物检疫体系,有效防止传染病侵入,保证进境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据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统计,近3年来,全国口岸共检验进出境动物及其产品440万吨,杜绝了重大传染病疫情和有害生物传入的风险。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已经在生物安全防范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有外界人士认为,现有的检测技术并不能做到100%可靠,而一些病毒病菌的潜伏期很长,并且在潜伏期内具有传染性,因此并不能排除疫情隐匿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