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有什么品种的?
随着人们对环境变化适应性的研究,人们逐渐发现了更多可以改变体色以适应环境的新物种,目前已知可以改变体色的变色龙有600多种,而尚未被命名的可能还有成千上万种…… 已命名品种中,分布最广的是马赛克变色龙(Chameleon mosaicus),这种变色龙分布于非洲东部及东南部,包括斯瓦希里群岛、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甚至在一些岛屿上都可发现它们的身影。 其次是珠光蜥(Chameleo paulbernardii),它原产于马达加斯加,由于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曾被大量饲养和贩卖。 第三是草原变色龙(Calumma gallinaceus),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地区。 第四是塞内加尔变色龙(Calumma senegalense),虽然它的名字里有“塞内加尔”四个字,但其实它不是塞内加尔的特产,也分布于西非的马里等地。 第五是大西洋变色龙(Calumma occidentale),也叫红顶变色龙,原产于西非国家几内亚比绍北部以及马里南部,在冈比亚也有分布。
除了以上5种常见变种外,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变色龙,比如雄性颜色艳丽的白唇蜥(Leotridactylus albifrons),生活在塞舌尔的伊曼纽尔变色龙(Furcifer emani)等。 但无论什么品种,变色龙的变暗能力都相对较强,它们体内都具有能够合成类胡萝卜素的酶,但这种酶的作用需要镁离子的参与,如果机体缺镁,则无法将胡萝卜素转化为类胡萝卜素,从而使体色变黑。 如果长期缺乏镁离子,体内的类胡萝卜素就会慢慢积累起来,从而形成灰黑色的色素颗粒,最后沉积在表皮细胞之中,使皮肤表面呈现出一块块黑斑。而这种类胡萝卜素/黑色素代谢途径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突变,都有可能导致某种变色龙出现“异色”现象。
很多动物都会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来改变体色,比如垂体后叶素就能刺激体内黑色素的生成。 而人类的皮肤也存在两种色素:黑色素和褐色素,两者都是维持皮肤颜色的重要成分。其中,黑色素主要是由皮肤中的黑素细胞合成的,而褐色素是由毛发中的毛乳头细胞产生的。 从进化角度来看,变色龙通过调整体内相关激素和色素酶的活性来转换色素,以达到保护自己和繁衍后代的目的,这实际上也是人类不断进化的结果哦~
1、非洲冕变色龙(学名:chameleo calyptratus (umbratus) ) 是一种有1条纵向冠嵴和1顶冠的中大型变色龙。头部嵴冠在打斗或激动时十分显着。冠嵴从头顶向喙部分裂。成年雄性身体两侧有大块状的嵴纹。这种变色龙主要生活在海拔约1300米的马达加斯加岛干旱林地和栽培土地上。
2、安哥拉豹纹变色龙(学名:chameleo dilepis)是中大型变色龙,最大特征是后肢比前肢长。这种变色龙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和圣马洛岛。
3、斑腹龙(学名:chameleo guttatus)是大型变色龙,属于斑腹变色龙属。该属是变色龙家族中体格最小的。斑腹变色龙非常活跃,能迅速移动,且易于饲养,作为宠物非常受欢迎。斑腹变色龙分布于美国南加州的圣迭戈市及下加利福尼亚州。
4、叶尾变色龙(学名:chamaeleo brevicornis)是一种小型变色龙,体长仅10厘米左右,主要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南部干燥地区。这种变色龙栖息在地表植物上,而不是在树上。它的尾巴短而扁平呈叶状,便于模仿周围的植物,因此得名。
5、马达加斯加巨龙(学名:chamaeleo pardalis)是大型变色龙,体长可超过50厘米。这种变色龙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的干燥地区。由于其漂亮的外貌成为宠物市场的香饽饽,但人工饲养很难成功,因此被禁止出口或捕杀。
6、乌龟变色龙(学名:archaius)是小型变色龙,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这种变色龙得名于其独特的外形,特别像一只缩脖的乌龟,非常漂亮可爱。是理想的宠物。
7、长尾变色龙(学名:calumma parsonii)是大型变色龙,体长超过60厘米,尾巴可长达50厘米。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和科摩罗群岛。长尾变色龙善于游泳和潜水,是变色龙家族中为数不多的能主动下水的成员。
8、橡皮树变色龙(学名:frogadier)是一种小型变色龙,体格很小,最大体长也不超过15厘米。因生性胆小,不善于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在人工饲养下难以成活和繁殖。
9、长鼻变色龙(学名:chamaeleo nasutus)是一种小型变色龙,主要特征为长鼻。分布于肯尼亚及坦桑尼亚的林地。长鼻变色龙性情凶悍,与其他同类争夺领地时,常常能够以寡胜众,以小克大,是变色龙家族有名的硬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