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蜴冬眠为什么睁眼睛?
谈越最佳答案
在野外,温度低于15度时,绝大部分蜥蜴都开始减少活动量,进入休眠状态;当温度降到5度以下时,大部分蜥蜴开始冬眠,整个冬天都在沉睡中度过。 虽然处于休眠或者冬眠状态下,但蜥蜴的心脏依然保持着一定的活性,持续跳动。身体内部的器官比如肝脏、胰腺等,仍然能够进行微弱的生化反应。
眼睛是感光的重要器官,在休息状态下也始终有一层薄薄的泪膜覆盖在上面,以保护眼球,同时防止灰尘和其他物体落入眼内。 当环境条件恶化、气温骤降时,为了节省体能消耗,蜥蜴会先收缩体表和鼻腔的毛细血管网,使血量减少,同时瞳孔紧缩成一条细线,以便更好地保存体内的能量。在体温下降的过程中,肌肉会出现不自主的颤动,以此产生热来维持最基本的生理功能。 如果周围的环境能逐步改善,温度逐渐回升至20℃以上,那么大多数蜥蜴能在3天内“苏醒”过来,活动能力完全恢复。但也有部分种类需要6天左右才能完全“醒”过来,而在此之前,它们似乎只是做了个长长的美梦而已……
蜥蜴是冷血动物
温度高,新陈代谢就快,生理上的一切活动需要越强,到了冬天,气温开始骤降,而且下降的幅度很大,没有太过渡,一些生理需要,比如摄食、生长就无法以代谢支持。比如觅食,它在觅食过程中会有能量的消耗,它得吃饱了、吃得足够多的时候才能保证能量的平衡甚至更多,才能支持它去干其它事情。如果吃得少,运动量得不到满足,它连做其它事情的精力都没有。
所以在冬天,温度下降很多的时候,生理活动需要都下降,处于一种非常安静的状态,甚至接近麻痹。这种状态下,心脏的活动、眼睛的活动等都很静,但还没有死,还有微弱的活动。在这一状态下可以持续好几个月,直到温度回升,其它生理活动需要开始增加,无法通过冬眠来满足,非得出来找点什么。
眼睛是用于视物的。处于冬眠状态的生物,由于新陈代谢的降低,神经活动减弱,眼睛基本上不需要工作,处于休息状态,所以看起来就像闭着眼睛一样。
但是,眼睛上控制开闭的眼裂处还是肌肉,肌肉在受到神经的支配,在冬眠的情况下,神经活动减弱,控制眼裂开闭的肌肉收缩,于是眼睛闭上了。但是,肌肉的活动能力由于新陈代谢降低而降低,同时神经支配减弱,肌肉容易疲劳,于是长时间无法松弛,看起来就像闭上了。其实,只要从肌肉和神经的角度来讲,是没有办法真正闭上眼睛的。再加上,一些动物冬眠的场所往往比较潮湿地道,环境比较湿润,空气中的水分含量高,更加大了眼裂的紧密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