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摩狗狗近亲能繁殖吗?
狗是群体动物,在自然条件下除了群居以外没有别的选择;但是人类有了居所,也就不再依赖一群狗来共同防御和保护家园了(当然,如果人能够住在罐子里的话也许还例外)。 狗的祖先--野犬被人类驯化为家犬的过程已经不可考究,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过程一定经历了相当漫长的时间。从考古发现的证据来看,大约在1.5万年前,中东、欧洲和亚洲部分地区的先民就掌握了豢养宠物狗的经验;而我国则是在新石器时代的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狗的骨骼化石和用犬牙制成的装饰品。可见我国的养犬历史至少也有7000年以上了。
狗与人类相处已久,其天性已经深深打上了人类的烙印,完全适应与人同居一屋的日常生活;因此,狗与猫相比,更适合作为伴侣宠物。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狗都适合当作伴侣宠物来饲养;在狗群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适合做宠物的小种群。比如藏獒等巨型犬,由于体形过于庞大,很难在家中生存;一些大型猎犬虽然性格温顺,但吠声如雷,也很不适合在城市家庭中饲养;还有一些小型犬因为体型过小、性格凶悍而被用作看门狗……这些都是由于它们的遗传背景单一造成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品种退化”的现象。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专家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其中美国著名动物行为学家约翰·波拉克博士认为:纯种犬都是经过人为选择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它们某些特定的性状,但这种选择往往是以牺牲其他性状为代价的。这些被选中的性状有些是有益的,但有些却是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当一只狗被用于交配繁殖时,这些有或无用的基因就会传递到下一代,久而久之,就会造成遗传缺陷。为了避免这种遗传疾病的发生,人们最好采用杂交培育的方法使后代的优良性状平均化而不是保持某种固定不变的模式。也就是说,通过交配繁殖得到的幼犬可能会比同一品种的纯种犬更健康可爱些。 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的汪学勤教授也指出,目前世界上的大多数名犬都处于品种退化的状态。他建议,对那些濒危物种应该予以保护而不应再让其用于繁育,而对于普通犬只的繁育工作则必须加以严格控制并加强监管力度。同时应当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养犬者进行杂交繁育从而获得具有较强抗病能力和较高适应能力的新犬种。
现在,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制定法律法规限制某些濒危品种的被引进数量以及禁止某些纯种犬用于商业化的交配繁育活动以杜绝纯血统所带来的弊端;另外也有一些国家正在探索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犬种的遗传资源来培育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型犬种,以期达到降低疫病发生率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双重目的。 对于纯种犬来说,杂交繁育确实是一条解决品种退化和避免疾病发生的可行之路!